提問人:尹麗星 2024-12-09 04:24:42 瀏覽:2793
豬籠草主要分布于東南亞一帶,其中以婆羅洲(又稱加里曼丹島)和蘇門答臘島(印尼所屬島嶼)最為豐富,各有分布約40種,其次是菲律賓群島約有30種,馬來半島有10多種,新幾內(nèi)亞島和蘇拉威西島有約20種,另外非洲的馬達(dá)加斯加島東部沿海分布特有種兩種(馬索亞拉半島豬籠草和馬達(dá)加斯加豬籠草),塞舌爾群島特有種一種(伯威爾豬籠草),斯里蘭卡特有種一種(滴液豬籠草)、印度東北部特有種一種(印度豬籠草),新喀里多尼亞島特有種一種(維耶亞豬籠草),澳大利亞北部數(shù)種(堅韌豬籠草、奇異豬籠草、羅恩豬籠草)。中國南部廣東、廣西、海南和臺灣也分布有一種,為奇異豬籠草(又稱野豬籠草 nepenthes mirabilis),也是分布最廣的豬籠草,從中國南部經(jīng)東南亞多地至澳大利亞北部都有分布。豬籠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。屬于熱帶食蟲植物,原產(chǎn)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(qū)。其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(yǎng)的器官——捕蟲籠,捕蟲籠呈圓筒形,下半部稍膨大,籠口上具有蓋子,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。
豬籠草葉的構(gòu)造復(fù)雜,分葉柄,葉身和卷須。卷須尾部擴(kuò)大并反卷形成瓶狀,可捕食昆蟲。豬籠草具有總狀花序,開綠色或紫色小花,葉頂?shù)钠繝铙w是捕食昆蟲的工具。瓶狀體的瓶蓋復(fù)面能分秘香味,引誘昆蟲。瓶口光滑,昆蟲會被滑落瓶內(nèi),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,并分解蟲體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逐漸消化吸收。